本报北京1月10日讯(记者 李新) 从1994年10月起已在中国绝迹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近日又冒头:在青海省发生一起“脊灰”野病毒病例。消息一出,部分市民致电本报表示担忧。本报记者今天采访卫生部免疫规划处有关人士后获知,由于我国适龄儿童已普遍定期口服脊灰“糖丸”疫苗,因此不会受到威胁。
据报,不久前,青海省一名病前未曾服过疫苗的16月龄男婴因单肢急性弛缓性麻痹就诊,医生立即以“脊灰”疑似病例作了报告。青海省卫生防疫站从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“脊灰”病毒。经国家“脊灰”实验最终确认,该病例确实由“脊灰”Ⅰ型野病毒引起,并初步认定野病毒为外来传入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,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脊髓灰质炎,好发于6个月龄至5岁的小儿,病人多出现手足肌肉张力减退,动弹不得,称弛缓性瘫痪。下肢软瘫较多见,可为单侧或双侧,不对称。严重时,上肢和肋间肌、膈肌也可出现瘫痪,引起呼吸困难。也可侵犯脑神经,发生嘴歪、呛咳、吞咽困难、食物从鼻孔呛出来、声音低哑等严重病情,必须及时抢救治疗。瘫痪严重又未及时治疗,常可引起肢体萎缩畸形等后遗症。
据悉,卫生部已调拨了几百万人份疫苗至事发地。专家们分析认为,引发青海省病例的外来野病毒,很可能已造成一定范围的播散。而目前的低温季节不利于经肠道传播感染的“脊灰”野病毒传播,正是强化免疫工作的极好时机。